分類: 香港01

  • 民主思路倡立法禁假消息 與23條立法一併推出

    民主思路倡立法禁假消息 與23條立法一併推出

    民主思路倡立法禁假消息 與23條立法一併推出

    民主思路今日(26日)發布《施政報告》建議書,當中提到建議立法禁止網上虛假消息,部份內容可以在《基本法》第23條立法時一併考慮。召集人湯家驊解釋指:「虛假消息影響好大,好似𠵱家接種疫苗咁,有人傳播錯誤資訊,令到部份市民寧願俾幾千蚊買張免針紙,都唔肯打針,對社會安全構成嚴重傷害!」

    促善用科技重新測量郊野公園地界

    湯家驊表示,有關國家安全的問題已有《國安法》清晰維護,但社會需加強討論該如何處理虛假消息的流通:「未必需要刑事化,可以循民事(訴訟)處理,但政府需要再探討點樣處理啲假消息。」理事麥慶歡補充指,政府23條立法準備得如火如荼,當局明白其急切性,相信將在不久將來可完成相關法律草案。

    理事陳進雄建議政府加強形象宣傳,透過爭取主辦大型國際活動,重塑香港的國際地位。惟香港近日多項體育盛事告吹或接近告吹,湯家驊強調政府的整體方向為全面開放,但需密切留意疫情走向、會否出現變異病毒等,坦言並無可能訂立放寬「0+0」的硬性時間表。

    土地政策方面,理事姚潔凝表示,香港現時至少有3萬份土地租約將於2047年屆滿,建議政府應主動確認土地契約的租期可以延續,穩定銀行及投資者信心。另外,民主思路呼籲政府善用科技,重新測量郊野公園的地界,呼籲政府考慮發展粉嶺高球場的同時,應積極另覓發展價值較高的土地。

    原文網址: 施政報告︱民主思路倡立法禁假消息 與23條立法一併推出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1904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 民主思路4人擬參選 闡第三路線:法治偏建制 民主偏泛民

    民主思路4人擬參選 闡第三路線:法治偏建制 民主偏泛民

    民主思路4人擬參選 闡第三路線:法治偏建制 民主偏泛民

    立法會選舉今年12月19日舉行,於新選舉制度下,基於傳統民主派首度缺席,非建制板塊將會大重組。其中,由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牽頭的智庫民主思路,4名成員姚潔凝、麥慶歡、黃穎灝、陳進雄正積極考慮參選。

    4人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明,民主思路所倡議的「第三路線」並不等同「中間派」,在政治議題上會有明確立場,總體而言是:「法治和國家安全就站在建制派一方,民主和核心價值就站在民主派一方」,在穩定社會的前提下為日後民主普選製造有利條件。他們認為,2019年社會動亂期間,香港局勢發展到一個極端,鐘擺效應之下社會需時調整,希望提供「一國兩制」下通向民主的一條活路:「明明就有一道門在旁邊,為何總要衝向前面那堵牆呢?」

    他們承認在知名度、資源上均需多加努力,但相信務實的政策研究在未來香港大有可為,亦期望以一個「doer」(做事者)的身份,以落地形式將民意反映給政府。

     

  • 【非禮女童案】少數族裔對性暴力意識不足 易信人少防備易受侵害

    【非禮女童案】少數族裔對性暴力意識不足 易信人少防備易受侵害

    【非禮女童案】少數族裔對性暴力意識不足 易信人少防備易受侵害

    少數族裔女童,遭協助弱勢社群的人士非禮,事件引起全城嘩然。多個少數族裔關注團體與平機會舉行起記者會就表達強烈關注。他們皆認為稱少數族裔對性罪行的意識不足,非常信賴學校和社工,「對性界線模糊,受傷害都不知」,加上語言、文化背景及社會障礙令受害人求助時卻步,受害人數難以估計。平機會代表更直斥本港性教育嚴重不足,促請政府動員社區網絡及加強宣傳。

    種族共融教育及福利協會、香港巴基斯坦聯會聯同平機會今舉行記者會,就近日有少數族裔女童被非禮一事,對少數族裔兒童受性騷擾表達深切關注,促請政府正視。

    種族共融教育及福利協會創辦人之一姚潔凝稱,多個不同種族的本地團體認為少數族裔兒童易受性騷擾及性侵犯的傷害。不少低收入的少數族裔家庭缺乏保護兒童的意識,加上語言及社會障礙令他們在尋求協助時卻步,「雖然暫時未有性罪行投訴實際數字,受害人難以估計。」她冀透過今次記者會引起政府和社會關注外,亦令少數族裔知悉可向他們求助,她亦呼籲各機構加強對兒童工作有關的人士作性罪行背景審查。

    該組織另一創辦人白俊達亦稱,少數族裔兒童本身對性罪行的認識不足,加上受文化影響,「非常害怕父母」,發生任何不愉快的事,尤是受性傷害,對父母難以啟齒。他幼兒自身經歷說:「小時候踩單車跌傷,都會怕比父母罵。當小朋友受到性騷擾或性侵犯時,因為擔心要令工作繁忙的父母上經常到警署而無法上班,亦不知從何處尋求協助,而啞忍受辱。

    白俊達又指出,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少數族裔族群中,受宗教背景影響,性對女性而言是禁忌,某些家長都知道學校要提供性教育,甚至會叫女兒不要上學,令少數族裔的女童不知何為性騷擾,在性知識不足下容易受到傷害。故他認為宣傳是首要任務,「現在政府的性教育宣傳少了很多,電視、港鐵周圍宣傳禁吸毒,但冇人去宣傳防止性騷擾。如以前「寶寶龍」去哪兒了?」他稱,關注團體將會「落區」先到灣仔和油尖旺等區,香透過成日合購團體、少數族裔團體睇返少數族裔語言的單張,以及「點對點」形式以「女性教育女性」入手希望令少數族裔家長容易吸收和教育子女性知識。

    身兼平機會委員的香港巴基斯坦學生會教育顧問 Rizwan Ulla指出, 少數族裔兒童易受性傷害,源於不少家長和兒童都非常信賴老師和社會工作者,加上他們對性非常保守、性知識不足,「他們受老師和社會工作者的性暴力,可能都未必知,甚至都不敢出聲」。另外,由於語言不通,令他們不清楚性罪行的定義及自身權益。

    他認為,政府有必要提供少數族裔語言的宣傳,以及走入社區,向教師、地區團體親自透過他們親身向少數族裔家長宣傳性知識,「他們經常用Facebook,政府和地區團體可活用社交媒體,達到廣泛宣傳」。他促請,政府與教育局、平機會和兒童事務委員會跟進有關問題。

    平機會署理營運總裁朱崇文亦認為,不論本地和少數族裔對於性騷擾和性侵犯定義的認識模糊,不少對性罪行限於性侵的刑事罪行。他稱,而事實上要為有時性騷擾定義範圍廣,「一個眼神、一個膊頭都可能涉及性騷擾」,市民可以「民事侵權」提出申索。

    他亦就性騷擾的定義為市民一些「貼士」,他稱性騷擾分兩個範疇,包括不合理、不受歡迎的涉及性的行為,「例如男方搭女方的膊頭,無故再掃背,就可能觸犯性騷擾」;另一包括環境性騷擾,「如一位男士在公司公然看色情片,引起旁邊女士不安」。

    他又批評,本港的性教育「每況愈下」,不少學校對性避而不談,,老師亦擔心被投訴不敢教、亦不懂教,「教得不入肉」,只限於教育局的刻板教材指引「以生物角度形式」作性教育,「不少學生反映連避孕套都不懂用」,叫他們如何保障自己?」他透露,目前以依賴靠地方基金會和團體協助到校訓練教師教授性知識。

  • 四成幼兒日花逾一小時看電子屏幕 專家指2歲或以下幼兒不應使用

    四成幼兒日花逾一小時看電子屏幕 專家指2歲或以下幼兒不應使用

    有組織早前進行調查,了解幼兒使用電子屏幕的情況。調查發現,約四成兒童每日看電子屏幕一小時或以上,更有高達7%家長讓小孩每天使用電子屏幕三小時或以上。

    註冊視光師苗延泰提醒,為顧及幼兒視力發展和健康,0至2歲的幼兒不應使用電子屏幕。若幼兒每日花上多於一小時於電子屏幕上,眼睛長期集中於強烈光線上,會影響眼睛發育,造成近視、散光等問題。

    民主思路社區實驗於今年3月,訪問了300名育有0至5歲幼兒的家長,發現39%幼兒日看電子屏幕一小時或以上。另外,更有高達7%家長讓小孩每天使用電子屏幕三小時或以上。

    調查又發現,分別有38%和42%家長不知道衞生署有就幼兒對電子屏幕「應限制在一小時以內」和「睡前一小時不應使用電子屏幕」的建議。

    每日花多於一小時於電子屏幕 會影響眼睛發育

    註冊視光師苗延泰指,0至5歲幼兒仍處於發育時期,眼睛結構組織尚未成熟,若每日花上多於一小時於電子屏幕上,眼睛長期集中於強烈光線上,會影響眼睛發育,造成近視、散光等問題。

    民主思路社區實驗室認為,調查發現家長對於電子屏幕對幼兒影響的知識不足。為提高家長在這方面的意識,建議政府應鼓勵母嬰健康院護士,與家長會診時加強教育幼兒護眼之道。

  • 赤柱小販市場或建精品酒店 學者憂漠視需求「盲搶地」淪時鐘酒店

    赤柱小販市場或建精品酒店 學者憂漠視需求「盲搶地」淪時鐘酒店

    赤柱小販市場或建精品酒店 學者憂漠視需求「盲搶地」淪時鐘酒店

    繼地標建築物藍屋後,再有發展商申請在赤柱小販市場,拔地興建一幢8層高、有30個房間的精品酒店。有紮根多年的居民擔心推土機再臨,會破壞區內特色,惟慨嘆:「反對有咩用?」

    自由行政策將訪港旅客數字連年推高,不少發展商更打着吸引旅客旗號,即使旅客增長放緩甚至按年遞減,亦繼續在各區「盲搶地」興建特色酒店。

    政府數字顯示,過去5年全港新增78間酒店,涉及1.34萬個房間,預計至2019年本港酒店房間更增至9.5萬個。有學者憂慮,未來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只會令酒店「割價」出租,淪為時鐘酒店,恐影響旅客對香港的印象。

    攝影:李澤彤、江智騫、林振東、鍾偉德

    一張毫不起眼的規劃申請通知,張貼在赤柱大街78號的鐵閘外,隨即一紙激起千重浪。發展商和緯有限公司9月向城規會申請放寬高限,由現時的21米放寬至25.2米,將位於赤柱市場道的一幅土地改劃成8層高的酒店,暫定10月28日提交城規會討論。受影響範圍約538.82平方米,地皮亦由發展商持有,現時是由一個荒廢的蘋果商場和多個寮屋組成。

    屬發展範圍的赤柱大街78號,鐵閘外貼出一張規劃申請的通知。

    屬發展範圍的赤柱大街78號,鐵閘外貼出一張規劃申請的通知。

    發展商曾兩度申建酒店

    翻查資料,2002年發展商裕景興業曾向政府提出申請,計劃將位於赤柱新街與赤柱市場道交界的一幅土地,興建可提供9層高的酒店,料可提供89個房間。

    據查冊資料顯示,發展商和緯有限公司,由陳延答及陳永涵擔任公司董事,而陳永涵亦是裕景興業的其中一名董事,可見相關人士在赤柱興建酒店的雄心多年未息。

    居民:噩夢重來

    赤柱居民關注組成員姚潔凝形容,建酒店計劃猶如「噩夢」般纏擾着赤柱居民,「就好像建停車場一樣,也想了20年,一步步去發展赤柱,將原來的安靜打破。」她認為,當區已有兩間酒店,合共提供超過50個客房,已足夠應付遊客需要。

    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位於赤柱大街88號的「藍屋餐廳」,於2015年亦向城規會申請改劃成功,將連同隔壁的86號,重建成一幢10層高的酒店。姚潔凝續指,申建酒店對當區的交通造成嚴重負荷,「星期六、日是行人專區,塞車塞得很嚴重,加上排污問題一直也未處理好。」

    「花店樹」毗鄰計劃發展的地盤,酒店落成後,會發展成一個小廣場。

    「花店樹」毗鄰計劃發展的地盤,酒店落成後,會發展成一個小廣場。

    人變天變  赤柱亦會變

    今次發展計劃中有一棵老樹,臨近樹下途人也習慣放慢腳步,欣賞樹下一片艷麗的花牆:粉白可愛的繡球花、鮮麗滴紅的玫瑰和綻放的百合在老樹下擺賣,構成一幅自然的美景,有人稱這兒作「花店樹」。頂着一頭銀絲白髮的王太是「花店樹」店主,她在赤柱賣花約40年,在樹下與花兒自成一角,並已習慣遊人將此處當作佈景,甚至成為相中的主角。面對推土機或將現場剷起,早已經歷多次搬遷的王太,只是平淡地說句:「人變天變,赤柱終有日會變。」

    10年改劃逾150幅地皮

    彈丸之區掀起一場酒店風雲,全港各區亦何嘗不是一間又一間的酒店拔地而起?根據城規會的資料顯示,過去10年間共處理215宗在「住宅」及「其他指定用途」註明「商貿」用途地帶,改劃成酒店的申請,當中有164宗獲批。

    根據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數字,過去5年本港酒店房間新增1.34萬個,預計2019年全港酒店房間將會增至9.5萬個。而自由行帶動的旅遊業商機,被發展商視為肥肉,人人得而分之,紛紛於各區「插旗」,範圍覆蓋至多個舊區,如大角咀、土瓜灣以及西環等地。

    位於大角咀晏架街及福全街交界的地盤,屬市建局首個純酒店的重建項目。

    位於大角咀晏架街及福全街交界的地盤,屬市建局首個純酒店的重建項目。

    市建局加入戰團 大角咀建酒店

    作為公營機構的市建局也加入戰團,位於大角咀晏架街及福全街的地盤,將發展成一座樓高23層的酒店,提供約200個房間。毗鄰一級歷史建築灣仔藍屋,位於慶雲街5至9號、以及17至19號地皮,分別於今年及2011年獲批申建酒店,同一條街將興建兩座超過20層高的酒店,現場所見無論是車路或行人路亦相當狹窄,相信酒店一旦落成,會對當區居民和交通構成嚴重影響。

    葵涌圳邊街15至19號的旭逸酒店,前身為萬通大廈,料落成後提供160個房間。

    葵涌圳邊街15至19號的旭逸酒店,前身為萬通大廈,料落成後提供160個房間。

    工廠區「插旗」建酒店

    發展商在市區「盲搶地」建酒店,連偏遠至葵涌的工廠區也不放過。記者日前到其中一個改劃成功、位於葵涌工廠區的旭逸酒店實地視察,最鄰近的港鐵站為葵興站,轉乘巴士約10分鐘車程後仍需步行15分鐘方可抵達。不過,酒店坐落於車房、工廈及大型物流公司中間,不時有大型貨櫃車出入,遊客若置身其中,感覺相當突兀。

    根據旅發局的訪港旅客統計,今年首8個月的訪港內地客有2,838萬人次,相比去年同期下跌9.2%,雖然內地客減少,但酒店仍密密興建,中文大學商學院助理院長李兆波批評,近年不少酒店興建在二、三線地區,他以旭逸酒店作例,認為發展商在選址時,沒經過深思熟慮,「落車不安全、離港鐵站又遠,出入叫佢哋去邊呢?」

    灣仔慶雲街17至19號地皮,於2011年申建改劃成功,惟現址至今仍是空置地盤。

    灣仔慶雲街17至19號地皮,於2011年申建改劃成功,惟現址至今仍是空置地盤。

    學者:位置僻遠難吸客

    李兆波認為酒店發展步代應放緩,「以2、3年前數字估計(房間)當然不夠,但現時情況有變化,如果繼續興建,酒店經營上可能出現困難。」李兆波續指,在旅遊淡季時本港不少酒店均會劈價吸客,五星級的荃灣如心海景酒店平日只需500元便可入住。他憂慮若酒店位置更僻遠時,入住情況就更差,「如果酒店變成時鐘酒店,給予旅客的印象也會很差。」他認為城規會批地時沒考慮到這些因素,建議政府長遠要考慮會否作協調,或可在批出營運牌照入手,避免任由發展商盲搶地興建酒店。